(9/14 地圖擴張行動)
(狀態:開始補遊記)
剛拿到腳踏車的時候,
選了一個附近的地點去試騎了一下。
之前在看「官幣大社」的「二十二社」(社格)時, (←關於日本神社的社格制度真的是有點複雜,資料查了還是都不太了解)
剛好看到天理市內就有兩間屬於二十二社的神社。
其中一間就是在天理大學附近的石上神宮。
沿著天理大學前面的南大路一直往山邊騎,
過了一個棒球練習場,再往前一點就會看到石上神宮的參道。
維基:石上神宮別名、石上振神宮、石上坐布都御魂神社、石上布都御魂神社、石上布都大神社、石上神社、石上社、布留社、岩上大明神、布留大明神等
靠近一點可以看得到石碑上面寫著「石上神宮」四個大字。
最上面其實還有寫「官幣大社」,不過天氣太好了我拍不太起來
出來透透風的日本人幾乎都是開車來,
只有我是騎著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
鳥居上面有寫著「布都御魂大神」。
維基百科表示: 布都御魂大神是以布都御魂劍為神體的神靈,另外布都御魂大神也是寄宿在天羽羽斬劍這個神體的神靈,然後布都御魂大神還是寄宿在「十種神寶」中的神靈。
我已經不知道該說布都御魂大神是掌管武器的神還是所有的武器都是他的後宮......對不起
另外根據「日本書記」記載,當時被記錄下來的「神宮」只有伊勢神宮和石上神宮,如果根據這個記述的話,石上神宮就算是最古老的神宮了。
另外,在鳥居旁還有這個↓
柿本人麻呂的歌碑!!!
歌碑中的詩出自萬葉集。
據說柿本人麻呂是現在的櫟本附近的人,
如果是坐JR的話,跟天理站剛好是隔壁站。(天理市境內)
不過身為萬葉集的第一抒情歌人,
不僅人生充滿著謎,連最後留下來的也只有出生地櫟本的和爾下神社的歌塚。
雖然說前面的告示牌表是腳踏車可以進去,
但是我實在沒有膽量把腳踏車大辣辣的停在神社裡面,
所以我還是把腳踏車牽去停車場了
走進去就會看到這樣寬敞的廣場。
往右邊走是山道,左邊是社務所(還有賣鯉魚的飼料)
往前走就會到本殿,然後中間那個是........
是雞。
這裡有一群雞。
拖著長長的尾巴,看起來有點像鬥雞那樣花俏。
在這裡,
雞不是雞,
是神雞。
有人會帶飼料來餵神雞們。
也有白色的雞,真是太有趣了!
默默看著神雞們的石牛。
神雞們會在石牛身上爬來爬去跳上跳下(的樣子)
石牛的鼻子大概是常常被摸,所以顏色特別不一樣,
不知道摸了會發生什麼事........
(通常摸頭會變聰明,但是摸鼻子........)
神雞在手水舍旁晃悠。
這裡的手水舍旁還掛著毛巾(右上角入鏡的那塊白布),
洗淨雙手後可以免去溼答答的窘態
爬上手水舍旁的階梯,
就會看到正殿的樓門
雖然和東大寺的南大門規模完全不同,
但是這樣高聳的木造建築物還是讓人覺得相當敬畏。
這裡的紋樣依舊是菊紋。
順便一提,日本天皇家的家紋和日本國民的護照的紋樣雖然都是十六瓣菊紋,
不過天皇家的十六瓣菊是二重的,也就是有兩層的橘紋,
而護照上面的菊紋只有一層。
站在樓門對面的階梯上對著樓門拍。
有點想站到樓門的二樓去看看
樓門下面有一個關於石上神宮的解說。
這個樓門是後醍醐天皇時建的,大約是鐮倉時代後期左右。(所以就毫無疑問是重要文化財啦)
正面寫著的「萬古猶新」的木額是明治大正時期的元老。山縣有朋之筆。
拜殿:國寶。
懸掛在拜殿上的石燈籠。
這裡的拜殿是現存最古老的拜殿,
相傳是白河天皇為了「鎮魂祭」而建的,從建築樣是來看大約是鐮倉時代初期的建築物。
我去的時候剛好有人在拜殿裡面參拜,神主在一旁誦經的樣子,
感覺相當的莊嚴
而拜殿的對面,就是擺滿御守等等的周邊商品販賣處。
是說這裡的周邊商品也太..........
是神雞神籤啊!!!
為什麼有這麼可愛的神雞!!!
(我一直想到雷鳥神機隊........)
還有兔爺!!!!
因為今年是兔年所以才特別有兔子嗎?
(而且還特別寫「可愛的兔子神籤」)
不過這兩個可愛異常的周邊商品我都沒有入手,
反而是最後買了十二生肖的木雕御守吊飾,
因為那個午年的馬看起來真的好像狐狸好可愛
然後我就被狐大仙指使把像狐狸的馬買下來了(亂講
結果後來看到那個吊飾的人會問我「這是狐狸嗎?」XDDDDDDDDDD
石上神宮這裡還收藏著出土的寶物飾品類,
不過因為幾乎都是重要文物,所以大多以書面資料呈現而已。
中間那個就是布都御魂劍。(看起來很像和雷有關的武器wwwwww)
題外:我記得在「大神」裡面,後期也可以得到布都御魂劍,
現在想起來就覺得非常得有趣,和大神玩耍感覺就像在看日本傳說故事啊!
(不過都被大大的惡搞就是了)
旁邊還有一間長生殿,
不過裡面沒有人........
我猜測應該是聽講的地方吧。
拜殿外。
這是在樓門對面的階梯上方。
名為攝社出雲建雄神社拜殿。
據說是從一個往櫻井縣方向的山道上的內山永久寺移過來了。
因為神佛分離令,內山永久寺在明治九年荒廢,
在大正三年時移築過來的。
屬性也是國寶。
拜殿的對面是這個↓
旁邊還有↓
是說,
我覺得日本人對待文化財產非常用心,
文化財產一旦有名,就會遭受到人潮的破壞,
能夠用心保護經營文化財產,
才會讓人更加尊重這些有形無形的文化財。